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专家/特需门诊
李冰肖
李冰肖 主任医师
9.8分

擅长: 早产儿及脑伤儿的随访评估和早期干预;黄疸、喂养...

张穗
张穗 主治医师

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感冒,支气管炎等

郭丽
郭丽 主治医师

擅长:

余灵
余灵 其他

擅长:

热门咨询医生

科室信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由我国儿科著名老前辈冯泽康和李着算等教授在1981年创建。目前设有床位60张,其中NICU病床16张,是儿科的特色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20名医师,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有10人。198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生儿硕... 更多 简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由我国儿科著名老前辈冯泽康和李着算等教授在1981年创建。目前设有床位60张,其中NICU病床16张,是儿科的特色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20名医师,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有10人。198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生儿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新生儿硕士生70余名(包括澳门和台湾学生),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广东省各级医院的新生儿学科带头人。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生儿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新生儿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新生儿专科特别注重早产儿的综合管理,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防治、胃肠营养的建立、黄疸监控与干预、呼吸管理、脑损伤的防治、视网膜病与慢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等取得很好的成绩,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科建立了早产儿门诊随访制度,密切关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早产儿的复建。我科在遗传性肝病诊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希特林缺陷病的诊断及治疗,是全国诊断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主编新生儿权威著作两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获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多次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并对基层和贫困地区(包括到新疆、甘肃)进行新生儿急救技术推广工作。科室拥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常规开展PICC置管、全自动同步换血、鸟巢护理、早产儿发育支持照顾等技术。病房实施24小时监控系统,配备新生儿专用高频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給氧,拥有各种有创或无创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暖箱、全功能婴儿辐射抢救床、空氧混合器、微量血气、生化分析仪;最新开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床旁24小时可视脑功能监测;配备新型转运系统,可提供24小时的重症新生儿转运服务,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覆盖整个广东省,为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和成功抢救创造了条件。专科特色技术介绍遗传性肝病的诊断治疗: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遗传性肝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我科在新生儿肝脏疾病,尤其是遗传性胆汁淤积症诊治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曾诊断我国首例希特林缺陷病(NICCD)、NTCP缺陷病、婴儿肝衰竭综合征Ⅰ型、微绒毛包涵体病患儿,并在肝内胆管稀疏症(含Alagille综合征I型和II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包括PFIC-1,2,3型等)、Dubin-Johnson综合征、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ARC综合征、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病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经验。已接诊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胆汁淤积症患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我科近年来极早早产儿(小于30周,尤其是小于28周),体重小于1500g的小早产儿明显增多,甚至小于26周的早产儿也屡见不鲜,在治疗体重小于1000g、胎龄小于28周的极早早产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近年来建立了早产儿门诊随访制度,密切关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早产儿的复建。这些措施使我科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居全省前列。早产儿早期胃肠营养的建立:早产儿出生后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如何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是十分重要的。我科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用微量喂养、间断胃管内喂养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尽早过渡至足量肠内喂养,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早产儿生后尽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予呼吸机呼吸支持,尽可能及早撤机,可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吸氧时间,减少早产儿氧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高危儿(早产儿随访):应用头颅MRI进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形态学动态监测。拥有包括NBNA、Gesell、粗大、精细运动评估、言语评估、婴儿52项运动神经检查等在内的完整神经系统发育评价体系,开展了以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监测为中心的随访体系,使脑损伤的新生儿获得有效跟踪服务。新生儿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术:新生儿换血疗法是治疗重度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防治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治疗手段,同时也可用于药物、毒物中毒治疗。我科选用外周动静脉穿刺留置针,进行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治疗,简化操作流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换血疗法成为常规治疗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风险性。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只需外周血管穿刺,穿刺点表浅易见,操作简单、直观,便于护士操作,为新生儿解决了反复穿刺的痛苦、药液外渗引起外周血管和皮肤损害。从2015年10月开始使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置管定位,降低PICC置管异位率。留置PICC技术现已成为我专科治疗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项常规技术。专家简介 收起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