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成立时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 血液肿瘤科组成 血液肿瘤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学病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成。 血液肿瘤科学位授予点 1994年,成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成立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
更多
简介:血液肿瘤科成立时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 血液肿瘤科组成 血液肿瘤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学病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成。 血液肿瘤科学位授予点 1994年,成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成立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5名,博士4名,硕士14名,在读博士5名,在读硕士17名。 血液肿瘤科基本概况 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现有病床81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其中普通病床69张,百级层流病房6间,千级层流病房6间。实验室方面,现有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液免疫实验室、组织细胞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临床科研特色 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各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的课题,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关这些领域,血液肿瘤科已经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资助项目。 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血液学既是临床学科又是实验学科,目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已进入基因和分子时代。该科已筹建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室、细胞化学室、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学室,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同时加深对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使高起点的基础研究与务实的临床诊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临床医疗优势、特色 1973年,该科在天津市率先开展急性白血病联合、分期、间歇化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明显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缓解期和生存期。1986年,开展胚胎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白血病,还进行了胚胎造血、同位素标记体内追踪、微量元素测定等基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项目”。199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础研究;1999年建立百级层流无菌室。2004年以来,临床上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强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难治/复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DAG方案治疗、重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作期CP方案治疗、降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复发的长疗程免疫抑制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IA/VILP/FLAG方案化疗、淋巴瘤的FCHOP/BCHOP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的Velcade+D/TD方案化疗以及造血系统肿瘤的细胞/生物学治疗、出凝血性疾病的改良替代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放疗及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体系;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实验室、组织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已开展相关项目检测。到目前为止,治疗及检测手段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研方向 (1)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该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系统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正负造血调控因子及T淋巴细胞在治疗前后的质量、功能变化,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症。同时以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创序贯使用强化免疫抑制合并造血因子(ALG/ATG、CsA及HGF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良好疗效,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成为可能。目前该科已成为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中心,接诊患者遍及全国;2005年,该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深入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研究该学科发现: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排斥反应(HVG)等发病有关;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Evan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获得性血友病(AH)等。Th1与T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