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消化专业组创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创建人张成大、黄象谦教授为国内知名消化内科专家。张成大教授曾任天津医学院首届教授、内科教研组组长,内科副主任、天津总医院医务科科长、副院长。黄象谦教授是天津市消化学科和消化内镜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和天津市消化学会主委,在国内率先开...
更多
简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消化专业组创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创建人张成大、黄象谦教授为国内知名消化内科专家。张成大教授曾任天津医学院首届教授、内科教研组组长,内科副主任、天津总医院医务科科长、副院长。黄象谦教授是天津市消化学科和消化内镜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和天津市消化学会主委,在国内率先开展消化道激素研究,创建了天津市第一个消化内科专业科室。1981年消化内科专业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87年被天津医科大学批准为消化系疾病研究室,其主要学术团队包括:李汉瑞、黄廼侠、吴玲和杜宝恒等教授,其中黄廼侠教授担任首位消化科主任,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天津市消化内镜学会主委、天津市消化学会副主委和学术秘书,目前为天津消化内镜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88年被批准为卫生部消化临床药理基地,2003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消化疾病学科博士点。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专科建设规模雄厚,结构布局合理,目前拥有独立病房区、消化门诊区、消化内镜中心、消化科实验室四部分业务基地,实际床位数72张。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病区拥有超声波诊断仪2台、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1台,内镜中心配备完备、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内镜诊疗设备,包括上消化道电子胃镜21台、超声电子胃镜3台、下消化道电子内镜8台、电子十二指肠镜2台、经鼻胃镜2台、双气囊小肠镜二套、胶囊内镜二套、B超1台、高频电刀4台、及射频治疗仪1台。实验室配备超低温冰箱、恒温水浴锅、隔水式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倒置式生物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我科室人员科研发展的需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技术水平高,持续发展能力强。目前,全科医师26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3人。护理人员29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3人。医护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始终把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作为科内工作重点之一,努力培养高素质医疗技术人才和学科梯队建设。科室内学习常抓不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培养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三严”作风,做到“三基”训练个个参与,“三基”考核人人过关。定期举办专题和系列讲座,每周二在科内开展文献学习交流活动,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会议,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为配合卫生部、省卫生厅及我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贯彻执行,近五年来科室共派出博士后1人、博士生4人、进修生4人接受国外继续教育、进修培训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满足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 五十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半曲式胃镜和腹腔镜检查诊断胃肠道疾患,七十年代引进纤维内窥镜,成立消化内窥镜检查室,开展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90年代初,逐渐开展内镜下治疗技术: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结扎及硬化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支架治疗、电凝和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及止血、药物注射止血、经口内镜下环行肌切开术(POEM)等治疗。如今已经形成以内镜诊断和治疗等特色的内镜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临床基地病床72张,年收治病人超过2000人次,病床使用率达100%。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拥有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双通道治疗内镜、胶囊内镜,年内镜诊断和治疗人次3万人次以上。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设置胃肠病、肝胆胰疾病、内镜诊疗三个主要亚专科,与专科发展相适应,在相应学科骨干的带领下合理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独立开展三级医院常规临床技术项目,包括胃肠镜检查、内镜下消化道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结扎、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内镜下消化道早癌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术、胃造瘘术(PEG)、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胰管支架置入术、胆胰管结石取石术、超声内镜下诊治、小肠镜下诊治、胶囊内镜、消化动力检测、Hp检测等,总体技术水平高,专业特色显著。 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急诊内镜及综合治疗、超声内镜的诊断和内镜治疗、胃肠道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内镜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诊治以及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研究等。 重视创新能力的学科建设,能够有计划、合力的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在学科骨干的带领下,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5项以上,近五年来主要开展包括:超声内镜下粘膜下肿物穿刺、小肠出血内镜治疗、小肠息肉内镜切除、结肠支架、肝脏肿瘤射频及微波治疗术、EMR/ESD、Barrett食管及肠上皮化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