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于1946年由毕金钊等一批著名儿科专家创立,当时汇集了齐鲁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医学优秀人才。1950年后又从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吸引了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儿科队伍,而后市卫生局又从儿科抽调2名骨干力量筹建了天津儿童医院,并陆续选派专家组建其他各大医院儿科。儿科每年接收数...
更多
简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于1946年由毕金钊等一批著名儿科专家创立,当时汇集了齐鲁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医学优秀人才。1950年后又从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吸引了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儿科队伍,而后市卫生局又从儿科抽调2名骨干力量筹建了天津儿童医院,并陆续选派专家组建其他各大医院儿科。儿科每年接收数名全国各地高龄儿科医师进修学习,目前这些医师已成为各医院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总医院儿科不仅是天津儿科专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培养儿科医师的摇篮。1969年儿科10余名著名专家志愿参加6.26医疗队分赴宁夏和广西支援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70年代,又有多批新生力量充实儿科队伍。1989年儿科病房迁入主楼新病区,设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儿病房。1999年儿科门急症搬入新门诊大楼,使儿科病人的就诊条件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1994年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儿科病人的需求,利用瑞士资助的先进设备组建了儿科NICU,迄今收治了数千例危重新生患儿,同时大大提高了儿科知名度。2005年儿科病房迁入外科新楼,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病区内不但医疗设施齐备,而且安静明亮舒适,陪伴条件优越,加上雄厚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使儿科名列全市前茅。目前儿科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8人,副高级职称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在国外读博士后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6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9人 现儿科在学博士1人 硕士3人。儿科于1987年曾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历届科主任为毕金钊、李宝爱、黄宏海、叶大勋、田迎春、初桂兰。 医疗技术 自20世纪40年代建院以来儿科已发展成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外、妇、儿四大重点科室之一,多年来,儿科对小儿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成为集儿童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实力雄厚的学科。儿科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保健(包括智力测定、注意力测定、微量元素测定、心理咨询等)、心脏、内分泌(包括肥胖、身材矮小、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肾脏、消化、哮喘(包括过敏原测定、脱敏治疗)及新生儿等专科门诊(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急诊24小时对外应诊,拥有可容纳数十人输液的观察室(内设必要的抢救设施,并有彩电供患儿欣赏)。儿科病房位于新外科大楼的11层B区,新病区扩大了病房空间,环境符合国家和卫生部的要求,分设新生儿病房和普通儿科病房,利于控制院内感染,并达到保护性隔离。普通病房外设有宽敞明亮的阳光室,为患儿提供了活动共享空间。为适应当前家属需求,双人间和单人间内均设有陪伴床位。特别是新生儿病房拥有先进的诊疗、抢救、监护设备,配备有国际一流的进口暖箱,对于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窒息、多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达到了先进水平。儿科设有与医疗、实验研究相关的儿科实验室,开展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的研究,诊治了大量罕见病和疑难症。儿科诊治疾病囊括了小儿内科的各个系统,在儿科内分泌疾病方面几十年来诊治了大量的内分泌病人,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肥胖、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在天津市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一定的声望。儿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前来就诊的病员覆盖本市及我国北方地区。儿科还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精心服务于儿童的专业护理队伍。 科学研究 建科至80年代,发表论文30余篇,李宝爱主任承担了卫生部的智力低下病因的研究课题,并率先在全国开展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目前卫生部已将此项工作列为新生儿的常规筛查项目,为优生优育和儿童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参加全国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工作。刘玉枝主任开展了小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小儿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学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发表论文数篇。80年代后,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剧增,田迎春主任的小儿颅内疾病CT表现的研究,与张秋枫共同开展的小儿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均在中华医学杂志、天津医药杂志发表。叶大勋、马咸成、刘戈力、杨菁岩等人的关于天津市青春期发育调查和甲状腺疾病的HLADQ市科委课题通过成果鉴定,并撰写论文数篇分别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杂志发表。杨菁岩主任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的论文被SCI收录。初桂兰教授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损伤相关分子机制探讨及临床干预的研究”,通过市级成果鉴定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预防性应用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效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发表中华系列文章20余篇;另指导3项校级课题正在研究中。迄今为止,全科承担局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