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创建于60年代创建以来,是全省唯一的消化病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现有病房、门诊、内镜室、研究室和胃肠动力研究中心,拥用专科专用设备1450万元,专用实验室设备300万元,在人才方面,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济济一堂,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
更多
简介: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创建于60年代创建以来,是全省唯一的消化病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现有病房、门诊、内镜室、研究室和胃肠动力研究中心,拥用专科专用设备1450万元,专用实验室设备300万元,在人才方面,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济济一堂,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名、讲师主治医生4名;博士4名、硕士11名;其中出国深造人员6名。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在教学方面,近20年来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硕士20余名、博士1名,在读硕士生10名、博士生1名、博士后1名。九五期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63项,其中部省级5项,发表论文115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17部,获省、厅级各类科技成果奖7项,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技术优势 (一)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镜是近几十年来消化领域最大、最重要的发展,是消化系疾病的最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早在1960年就应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硬管胃镜,1974年建立胃镜室引进纤维胃镜,并在本省率先引进纤维肠镜。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紧跟内镜国际发展前沿,在省内首先引进并开展超声内镜检查项目,用于胃、十二指肠肿瘤及周围脏器病变的检查等,为大量疑难杂症患者明确诊断,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 (二)消化道肿瘤的诊治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重点,也一直是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研究的重点。 1.食管癌的研究 该项研究侧重点在晚期食管癌的非手术治疗。在江苏省社会发展科学基金资助下(三个项目),首先开展TiNi合金食管支架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与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该项目于1998年完成,并应用于临床达1000多例,延长患者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疗效满意。获得国家专利,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生产。国产食管支架的问世取代了进口支架,价格仅为其1/10,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发表研究论文12篇,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的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于1999年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胃癌的研究 研究侧重点在胃癌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及胃癌转移的早期探测等方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江苏省政府、省卫生厅、省教委等科研基金资助下(共9项课题),进行了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胃、食管癌病因学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其中病因学研究成果,其中1995年选入国家科技十大新闻。 3.肝癌的研究 研究侧重点在肝癌的发生机理和非手术治疗等方面。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土拨鼠肝炎病毒(WHV)/myc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相关癌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增殖状况改变的研究;(2)肝硬化组织中癌基因表达的研究。此两项研究是与法国国立卫生、医学研究院第327研究单位合作研究的项目,受法国癌症研究协会基金资助。已发表研究论文近10篇,并获1999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水平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 (三)消化道动力学检查及动力异常的治疗 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在发展中国家占30-40%,在消化专科门诊中约占70%,目前认为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动力异常所致。1994年即开展了胃肠电图的常规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用于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关论著收编于吴云林主编《胃肠病学临床进展》和萧树东主编《消化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等书中,并应邀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及省级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同时还接受了浙江、江西、广东及本省市十多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在国内该领域居领先地位。 自1998年与美国SANDHILL公司合作成立“胃肠动力研究中心”以来,在江苏省科委、江苏省教委等科研基金资助下(共四项),并培养了胃肠动力硕士研究生1名。初步研究结果在全国和省一级学术会议上多次报告,受到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重视和好评,并已发表有关研究论文数篇。 (四)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治及实验研究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近几年来开展有关Hp研究课题3项,发表论文21篇,承担省内有关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已举办了二期学习班,对Hp的临床诊治经验进行了推广。该科还是本省唯一参加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的成员,多次参加全国Hp的共识专家研讨会及有关会议,参加由中华医学会牵头的Hp根除方案的多中心研究。 (五)肝胆疾病的诊治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早在1980年全国较早、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姑息治疗,临床应用1000多例,效果良好,并获得8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同时,该科也较早地开展ERCP项目,常规用于黄疸病人的诊断;与B超室和CT室合作,开展了肝脏和胰腺的定位穿刺诊断及肝癌和肝脓疡的治疗,近期将开展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等胆道,胰管内一系列内镜介入诊断与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治疗方面,撰写专著《急性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已有江苏省科技术出版社出版,并与普外科胰腺组合作,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局部介入治疗,经多例临床试验,疗效满意。在肝病研究方面,孙宏训教授国内率先开展肝病酶学检查,并撰写专著多部。1990年以来,在江苏省卫生厅和江苏省教委科技基金资助下进行多项研究并分别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和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先进水平。发表有关论文11篇。 二、 主攻方向与目标 胃、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介入治疗 (一)早期诊断 1. 血清学普查筛检高危人群:新近研究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可作为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简便﹑高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应用进口试剂盒在我省胃癌高发区现场及专科门诊筛选高危人群,首先探讨该试剂盒的诊断价值,同时开发国产试剂盒(已立项研制)以便在国内推广应用。 2. 应用内镜新技术提高胃、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针对高危人群,通过电子胃镜、内镜下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提高早癌检出率。 3. 高危人群的随访:对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s食管,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定期内镜随访和干预试验的研究。 4. 寻找与早癌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上述高危人群及早癌患者,应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与早癌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寻找敏感性、特异性强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早癌诊断提供有效指标。并为进一步开展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二)内镜下介入治疗 1. 早癌病例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2. 不能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治疗,同时研制新一代三效合一(支撑、化疗和热疗)的磁性纳米食管支架以提高疗效。 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消化科在积极开展慢性便秘诊疗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其他胃肠动力性疾病,尤其与胃、食管癌有关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胃肠动力性疾病诊疗水平,以形成江苏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中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