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专家/特需门诊
雷大鹏
雷大鹏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咽喉头颈外科,特别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颈段...

丁元萍
丁元萍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耳科学,在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大前庭导水...

刘大昱
刘大昱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临床工作主要致力于咽喉头颈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

丁寿玲
丁寿玲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手术,耳部疾病的诊治及中耳炎手术

蔡晓岚
蔡晓岚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1、鼻炎、鼻窦炎的药物治疗; 2、鼻内镜手术治疗:...

许安廷
许安廷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耳聋、耳鸣、眩晕等耳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听力重建、...

彭元恩
彭元恩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采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等,...

栾信庸
栾信庸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头颈部肿瘤、咽喉疾病的诊治

史丽
史丽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鼻科学,对鼻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鼻内镜手术及过...

王永光
王永光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 耳科学,在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及眩晕的诊断治疗方...

本科室开设29个专家/特需门诊, 查看全部排班

热门咨询医生

科室信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24年,在孙鸿泉教授的开创和领导下,经过王天铎教授、栾信庸教授等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风格,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50年代起,该科就以内耳开窗术、颅脑手术、面神经减压、人工喉、全喉切除后食管... 更多 简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24年,在孙鸿泉教授的开创和领导下,经过王天铎教授、栾信庸教授等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风格,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50年代起,该科就以内耳开窗术、颅脑手术、面神经减压、人工喉、全喉切除后食管发音、咽喉肿瘤手术治疗及喉功能重建享誉国内外,并举办头颈外科、耳神经外科全国性高级医师培训班22期,承担全国各地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自2002年起,在科主任潘新良教授的带领下,该学科不断创新,科学发展,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耳鼻喉科1978年获得耳鼻咽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省最早的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室之一,2002年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生,拥有一批卓有成绩的名老专家,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人才梯队,各级临床医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8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2000—2010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08人,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171人。 耳鼻喉科在头颈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尤其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的手术治疗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有效提高了喉癌、下咽癌的外科治疗效果,而且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最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的呼吸、吞咽及发音功能,喉功能保留的肿瘤切除概念已被国内诸大医院所接受,是目前国内外喉功能保留率最高的治疗中心,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该学科在继续保持头颈肿瘤手术治疗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喉癌下咽癌手术方法、喉功能保留重建方法规范化、系统化,突破了许多的传统手术禁区,对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系统积极进行处理并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了颈总动脉的人工血管移植重建。该学科在晚期甲状腺癌、颈段食管癌、扁桃体癌、喉气管狭窄、咽食管狭窄、颅底肿瘤的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最早开展了电子耳蜗植入术、鼻内镜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微创外科手术,在鼻颅底外科、鼻眼相关外科、睡眠呼吸功能障碍、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等方面的诊治能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国内先进水平。 耳鼻喉科是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拥有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各种专业诊疗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每年门诊量6.1万余人次,每年住院患者2600余人,诊治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耳鼻喉科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NIH Fogarty国际合作研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合计科研经费52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奖23项,厅级奖5项,获国家专利2项。2000年至2010年,该科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 耳鼻喉科分为北二和中二两个病区,开放床位80张。 1.咽喉头颈外科组:自上世纪50年代始即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业务水平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喉癌、下咽癌的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喉功能保留率最高的治疗中心。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全喉切除咽气管吻合喉功能重建术、肩胸皮瓣重建下咽及喉功能、颈阔肌皮瓣喉功能重建术。80年代初期,采用游离空肠移植或结肠上徙整复下咽及颈段食道,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舌根重建术,开展了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术,使下咽癌的喉功能保留率达60%~70%,5年生存率达40%~50%,达国际先进水平。对于不宜保留喉功能的患者,设计了以喉上动脉为供血血管的倒置喉气管瓣,成功地修复了较大面积的下咽缺损。80年代末期,对于喉、下咽大部分切除者,联合使用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取得成功。对于颈部大块组织缺损,联合使用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和裂层皮片进行整复,使许多放疗或复发后无法手术的患者重新得到了治疗的机会。此外,还开展了上纵隔清扫术、胸锁乳突肌骨膜瓣颈段气管重建术、会厌下移喉成形术、累及喉气管的晚期甲状腺癌切除术、保留喉功能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初,对双侧颈内静脉受累的头颈肿瘤患者实施了保留颈外静脉、颈前静脉的双侧颈内静脉一期结扎术,有效减轻了双侧颈内静脉结扎后发生的颅内压升高和头面部组织水肿。同期成功进行了下颌骨裂开、颞侧入路、上颌骨外旋等颅底肿瘤切除手术,为颅底手术开辟了系列新方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舌根瓣下拉下咽修复术,被证明是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修复方法。多年来在颈段食管癌、颈段气管癌、累及喉气管的晚期甲状腺癌、严重喉气管下咽食管狭窄的治疗方面亦达国内领先水平。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喉部良性病变以及早期喉癌,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效果好。采用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取得了良好疗效。对颈动脉体瘤、颈部复发癌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了颈总动脉的血管移植重建术,对颅内外沟通脑膜瘤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成功切除了肿瘤。 2.耳科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听神经瘤切除术、内耳开窗术、鼓室成形术、面神经移植术等。在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颅底肿瘤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地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颞侧入路、额眶入路、眶颧入路、额颞颈联合入路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近年来,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22导电子耳蜗植入术,并建立了术后听力康复实验室,使全聋患者进入了有声世界,全中耳重建术使部分因乳突手术失去听力的患者重新获得了较好的呼力,极大地提高了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各种神经性耳聋尤其是突发性耳聋采用药物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慢性中耳炎长期流脓的患者采用自行研制的咽鼓管冲洗器和鼓室冲洗针头进行双向冲洗治疗,对不需手术的中耳炎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治疗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3.鼻科组:早在50年代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鼻中隔蝶窦途径垂体瘤切除术,近年来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面中部掀翻术治疗累及颞下窝和侵入颅内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及累及眶内容的上颌窦癌,面中部掀翻术需进行面部皮肤切口,术后不留面部瘢痕,可治疗鼻部及颅底的良恶性肿瘤,进入90年代,鼻科学开展了鼻内镜手术,是省内开展此类手术最早的单位,该手术以其微创的突出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使治愈率由传统手术的不足50%提高到了现在的 85-90%以上。近年来,在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方面取得较快的发展,开展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视神经减压术、甲亢突眼眶减压术、眶击出性骨折复位术、外伤性内直肌卡压松解术、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脑膜脑膨出切除颅底修复术及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颅底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4.睡眠呼吸障碍组: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特别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患。该学科于1995年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睡眠呼吸障碍研究中心,并创建了睡眠实验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睡眠研究中心之一,睡眠实验室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AutoSet压力滴定等多项睡眠监测,对OSAHS患者开展以多平面手术(包括鼻通气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舌根舌骨手术等)为主的综合治疗。经过10余年的工作,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根据患者病情的个体化的序列计划治疗方案,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不断提高本学科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综合诊治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收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