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专家/特需门诊
李静
李静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赵红
赵红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李兰媛
李兰媛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杨铭
杨铭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吕建明
吕建明 主任医师

擅长: 个人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

丁淑强
丁淑强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傅立新
傅立新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牛红月
牛红月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王旭慧
王旭慧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杜宇征
杜宇征 主任医师

擅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主任医师

本科室开设80个专家/特需门诊, 查看全部排班

热门咨询医生

科室信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针灸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针灸学科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天津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设有针灸学博士后... 更多 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针灸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针灸学科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天津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设有针灸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目前针灸领域最大的临床、教学、科研基地。 针灸学科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为学科及学术带头人,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 历经40余年的建设、发展与创新 在科室规模,门诊及病房诊治病人的数量和质量,硬件设施,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学科优势、创新之本 针灸学科以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为主要特色。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石学敏院士坚持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结合、融西贯中”、针药并用、形神兼备,率先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石学敏院士开发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类新药“丹芪偏瘫胶囊”,临床疗效显著,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精髓,已顺利取得新药证书,并投入市场。国内外中风病患者慕名前来我院进行中医治疗,仅去年住院的美国中风病病人就超过100人次。“醒脑开窍针刺法“及“石氏中风单元”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日本、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际著名科研、医疗单位开展了中风病疗效评价的深入合作研究,并推广到全国和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与法国Geneset公司合作开展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分子机制研究,与德国合作建立的针灸医疗中心,与柏林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博士合作研究项目,与美国加州两大学合作,建立中风单元博士培训中心,成效卓著。 二、打造团队、团结发展 自2010年10月,针灸学科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该届领导班子由孟智宏主任医师为针灸部长的强大博士团队阵容组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原则,以全面提升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全新打造针灸学科的全新服务品牌。 针灸学科作为国内最大的针灸医疗、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基地,有普通病房8个病区,特需病房4个病区,共有532张固定病床,实际开放病床达到600张;门诊28间专科专病诊室;有针灸学实验室及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学科拥有医疗技术人员151人,护士129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1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80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52人,有党员68名。平均床位使用率达95%以上,病房年收治病人达9449人次,年门诊量达到50.7万人次。 目前,学科学术队伍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支持计划优秀人才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2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入选者1人。在专科带头人石学敏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队伍。在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其中一级学会副会长1人,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上8人,三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1人。这只强大的学科队伍在全国针灸同行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医者仁心、人文关爱 针灸学科的医、护、技人员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尤其门诊和急诊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针灸学科非常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无论是政治思想学习,还是临床实际工作,都始终把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提高医疗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以“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为宗旨,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优质服务规范,塑造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保持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良好传统,他们从不怕苦和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危重患者时,主任带头都会废寝忘食地坚持工作,常常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以病人为中心,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从不收病人的红包,每一名医生都是在针灸学科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由于全科人员的团结合作,勇于奉献,使得各项工作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多年来,全科无医疗差错及技术事故的发生,无患者的投诉,为医院的文明窗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学有专长、术有专攻 针灸学科在科研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以针灸为特色、以中医为主体的中风病 收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